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

【挑战青春,科创助梦】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挑战杯”获奖作品展示 青力冬奥赛道金奖——印刷型光伏供电模块的开发与应用发布时间:2022-05-26    来源: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编辑录入:印包新闻部    

近日,“青创北京”2022年首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落下帷幕。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共6项作品获奖,其中,主赛道4项;“青力冬奥”冬奥遗产开发专项赛道2项,占学校总获奖项目数的1/3以上。

为了让更多同学了解“挑战杯”,走进科研实践,营造浓厚的学习创新氛围,印包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特别推出“挑战青春、科创助梦” “挑战杯”获奖作品展示系列推送。

今天展示的项目是由我院副院长孙志成教授指导,李功明、杨智通、刘晨阳、刘艺彬、李真真、问金月、张青青等同学共同参与的《印刷型光伏供电模块的开发与应用》项目,在本次“挑战杯”中荣获“青力冬奥”冬奥遗产开发专项赛道金奖,也是本次学校参加“挑战杯”项目中唯一斩获金奖的项目。

项目介绍:本项目结合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独特优势,聚焦冬奥与科创紧密融合,为北京冬奥遗产的开发与再利用,提供青年智慧支撑。利用冬奥场馆中丰富的室内外光照资源,结合自身研究成果研究光伏供电模块的绿色独立电池,使其成为在没有任何外部电源的情况下进行发电的独立电源,进而降低普通电池更换的成本与劳动力,减少供电模块的使用空间、保证室内外电子设备供电模块的独立性、效率性、稳定性,进而达到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该项目通过可印刷准固态电解质,并结合丝网印刷技术制备纳米TiO2光阳极和Pt对电极,封装后得到高效的印刷型准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而且DSSC以太阳能发电作为非再生能源发电的补偿,可以实现高功率发电,能够在室内外不同的照明和温度条件下产生电力,具备长期供电能力,从而保证各种电子设备供电模块的可靠性,以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冬奥遗产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际指导。

微信图片_2022052317464.jpg

团队成员

微信图片_20220523162805.jpg

实验室制备

团队获奖经历:

第十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第十一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

指导教师:孙志成教授

团队成员: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李功明(20 级轻工技术与工程研究生)

杨智通(20 级轻工技术与工程研究生)

刘晨阳(21 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

刘艺彬(20 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

李真真(20 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

问金月(19 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

张青青(19 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

团队答辩模拟:

指导教师寄语:

孙志成教授作为指导教师,一直在强调项目应发挥“IP的力量,他在项目初期邀请技术指导与运营策划老师为同学们分享经验,让同学们提前了解知识产权和团队运作的相关知识。他对同学们的表现予以充分肯定:“在参赛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在会议中对存在的问题积极讨论,思想碰撞,生出智慧的火花。我感受到了团队成员们角色的转换,逐渐变成了热忱的参与者。也正是这份热忱,促进了项目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52317461.jpg

孙志成教授与团队成员

答辩成员心得:

首先,我首先要感谢学校的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帮助我们做好参赛准备,同时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孙志成给我们团队的认真指导,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团结也是这次比赛能获得成绩的重要因素,大家不断努力互相磨合与学习,分工明确,为项目付出了巨大努力。在这段比赛期间我见识到了极具合作和创新精神的挑战者,亲身体验到了大赛的特殊氛围以及评委们严谨求实和谦虚的的治学态度,通过和其他作品交流,我看到了继续努力的方向,这也更加激励我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砥砺前行,力求上进。

——李功明

本次参加比赛我们团队获得了金奖,这是老师和所有成员付出和努力的结果,孙志成教授在创新方面引导着我们,探索科技发展未来的新方向。本次赛事也让我对于新能源太阳能电池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该项目在未来将会具有科技前沿性和社会实用性。

——刘艺彬

这是一次青春的激情活力与艰难的挑战过程。从报名参加到开始准备,历经学校初选再到最终的“挑战杯”决赛,这不仅仅是一件作品日臻完善的过程,更是我们感受心的成长历程的最好见证。首先感谢学校对此次“挑战杯”比赛的重视,其次,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孙志成教授的精心指导,还有在参赛过程当中对我们悉心关注的校团委的各位老师。虽然过程是艰难的,但是对我们团队来说,在整个课题的制作过程当中,我们学习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团队精神、科学的研究态度、积极的态度和创新思维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将会让我们受益终身。

——李真真

很幸运的参加了多功能油墨项目,也认识了非常多厉害的朋友。答辩的前期,我们都非常的紧张,答辩表格里的问题,我们大多数没有接触过,也是在不断的答辩问题的梳理和模拟答辩中,大家越来越明确项目的核心,也对项目有了新的认知,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杨智通

很幸运的参加了这次的“挑战杯”的比赛,这次经历带给我全方位的成长。完整地学到了太阳能电池的相关知识,在孙志成教授的悉心教导下,我的创新思维、科研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成长大于成绩,一路走来,需要感谢的人很多,化感恩为动力!

——刘晨阳

参加此次比赛能够获奖,我和我的团队都感到十分荣幸。感谢比赛主办方给予我团队这次机会,感谢学校对于我们的支持,感谢孙志成老师对每个人的悉心指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这次比赛,我的专业知识与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视野的开阔,思想的转变也是在这过程中收获到的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团队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也希望我们的项目可以有更大的发展与应用空间。  

——问金月

首先很开心也很荣幸可以在这次比赛中获得金奖。感谢孙志成老师对我们的悉心帮助与指导,感谢我的团队在比赛中的互帮互助,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会继续保持开拓进取的心态,和我的团队一起,向着更高的目标和更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行。

——张青青


微信图片_20220522154443.png

样品展示

微信图片_20220522154453.png

太阳光伏                                                                       室内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