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首页 >>通知公告 >>

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接收调剂意向登记发布时间:2025-04-01    来源:    编辑录入:    

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简介

一、学科或专业学位简介

本学科202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前身是图像科学与工程方向于201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结合印刷包装工程、绿色包装、智能包装形成具有印刷包装行业特色的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是专属于印刷包装专业学生继续深造和学习的学科平台。

依托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印刷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印刷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绿色印刷与出版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学科平台。该方向导师在教育部轻工类教指委、ISO/TC130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中国包装联合会、全国印刷标委会、全国油墨标委会等担任职务;多次主办/协办国际国内印刷包装高水平学术会议;近几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企业合作项目等1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省部级及行业协会奖励10余项。

本学科培养知识、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印刷包装领域高层次应用研发型人才。毕业生可在印刷包装及相关领域科研院所、企业从事新技术研发、企业管理等工作,及报考博士研究生。

二、学科方向(研究方向)简介

该学科设三个学科方向:印刷智造技术、数字媒体与图像科学、绿色智能包装技术。

印刷智造技术方向:围绕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研究印刷包装行业发展模式、印刷智能制造理论与关键技术、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工艺优化和集成、印刷智能工厂规划和实施;搭建行业印刷智能制造技术和应用示范平台;开展先进油墨理论技术研究;开展图文信息的采集、处理、印刷质量检测与分析;新型油墨(数字印刷油墨、环保印刷油墨、防伪及功能印刷油墨)的研究开发、应用及印刷工艺技术研究;印刷制造技术的研究;油墨流变学与印刷适性理论研究及应用;新型高光谱成像的软硬件系统开发;光电测色系统的软硬件开发等。

数字媒体与图像科学方向:围绕印刷包装行业开展融媒体信息传播、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展视觉与色彩、光学防伪技术、图像分析与检测等研究工作;开展以人眼判断为最终标准的色度学新方法基础理论研究;解决跨媒体颜色再现、图像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图像质量检测与评价关键问题研究。重点研究印刷信息可视化、信息交互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与应用,致力于跨媒体的计算与传输技术、印刷包装防伪追溯、数字媒体的版权与安全技术、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研究等。

绿色智能包装技术方向致力于塑料软包装微观结构和多层结构设计、生态/环保/可持续包装材料设计、包装的减量化/可循环/再利用设计、碳排放优化等方面,围绕智能包装用薄膜传感器用材料、开展相关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重点研究高分子材料改性、农产品保鲜薄膜微观结构设计、环保/可持续包装材料加工成型工艺和性能评价。研究智能标签信息检测和传输系统及可视化智能包装、信息追溯;研究缓冲包装的力学性能、物流过程中的动力学理论实现产品的防护包装设计及评价。在农产品保鲜包装设计理论、保鲜功能薄膜设计与加工方面特色鲜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

学科或专业学位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依托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印刷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北京市印刷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共享公共资源平台包括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北京分中心、绿色印刷检测实验室和出口包装检测中心等。多名导师入选北京市高校高层次人才、拔尖创新人才,获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等称号,在国内外影像、印刷、包装等组织中担任理事长、秘书长等重要职务。

本学科针对印刷、包装等领域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熟悉行业发展状况和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应用研发型人才。毕业生大多在科研院所、印刷包装及相关领域企业从事技术研发、技术管理等工作,或考入国内外博士研究生,或考入国家/省市公务员等。

二、学科方向(研究方向)简介

该学科设三个学科方向:先进功能薄膜材料制备、材料物理与化学、印刷电子材料与技术。

先进功能薄膜材料制备方向:本研究方向致力于先进印刷包装材料制备、材料表面改性、纳米材料加工与复合技术以及功能材料制备技术。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以等离子体为基础的功能薄膜沉积技术与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以光化学、光物理为基础的化学发光、防伪显示材料与技术;电子封装材料、缓冲包装材料;以印刷方式实现有机光电器件制备等领域。在新型功能、智能印刷包装材料领域彰显特色,研究成果获得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包装总公司科学技术奖,原子层沉积装置实现了产业化。

材料物理与化学方向:结合材料科学的前沿研究与印刷包装材料的发展趋势,设计开发功能型、环保型印刷包装材料,本研究方向致力于环保油墨、计算机直接制版( CTP)材料、有机光电子材料、光电信息材料等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技术,为印刷包装产业的绿色化和产业升级服务。研究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1 项,主编/参编国家行业标准6部, 4人在学术团体、行业协会兼职。其中,水性油墨、 CTP 版材等研究成果已应用转化,在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在免处理热敏CTP版材和水性油墨的研究方面具有特色与优势。

印刷电子材料与技术方向:本研究方向将印刷技术与电子、显示、生物、光伏等相关领域新材料研究相结合,进行导电油墨、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导电复合材料、功能微球材料、生物印刷材料等研发及其工艺技术研究。将印刷技术、微纳米功能材料与柔性电子器件、智能包装产品等多领域应用技术相结合,利用硅基电子器件结合印刷电子技术实现柔性混合电子器件的开发,提升低成本柔性电子产品的竞争力,培育新型柔性显示、智能传感、有机光伏及其它相关产业。针对产品印刷制造流程,进行印刷电子和涂布技术相关标准的制定,从材料、工艺、器件、装备、控制等方面,实现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突出功能印刷制造的特色与优势。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简介

一、专业学位简介

本学科202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研究领域围绕印刷与包装前沿技术及印刷电子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开展印刷与包装、印刷电子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等科学研究。凝练了印刷与包装材料工程、智能包装技术、绿色包装与设计和图像科学与工程四个研究方向,在服务印刷包装产业转型升级、印刷包装领域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以及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该专业拥有“毕昇印刷成就奖”获得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印刷包装工程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国际包装研究机构协会(IAPRI)理事、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凹版印刷分会理事长及中青年博士为骨干的学科团队。团队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经信委、工信部研究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以及企业横向课题等研究项目,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科研经费充足,导师队伍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行业特色鲜明,着力培养能够在印刷与包装、智能包装、绿色包装、图像科学等相关领域从事新材料与工程的设计、开发、研究、集成等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印刷包装及相关领域科研院所、企业从事新技术研发、企业管理等工作,及报考博士研究生。

二、学科方向(研究方向)简介

该学科设四个学科方向:印刷与包装材料工程、绿色包装与设计、智能包装技术和图像科学与工程。

印刷与包装材料工程方向开展印刷材料与应用技术、印刷数字化控制技术、印刷工艺及质量控制、印刷智能制造理论及应用、印刷制造技术等研究及产业化的应用

绿色包装与设计方向开展高透气性功能薄膜、可降解缓冲包装材料、瓦楞纸复合材料等研究及产业化等研究。

能包装技术方向:开展智能包装材料、智能标签及信息检测技术、防伪包装材料等研究及产业化等研究。

图像科学与工程方向:开展视觉与色彩、光学防伪技术、图像分析与检测等研究及产业化等研究。


科学技术史学科简介

一、学科或专业学位简介

本学科是学校首批一级学科之一,于201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本学科由北京印刷学院、中国印刷博物馆合作共建,是该领域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展览展示、科普宣传为一体的重要基地。为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印刷文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副秘书长单位,中国钱币学会纸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秘书长单位。该学科导师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专家库专家、中国印刷包装学科科学传播专家、中国钱币学会理事、国家科技道德诚信建设监督专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会常务理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理事、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印刷文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副秘书长、中国钱币学会纸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副秘书长等。多位教师担任《Heritage Science》《中国印刷》《自然科学史研究》等期刊审稿人

本学科培养掌握科学技术史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开展印刷/出版历史、文化、文物等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研发型人才。毕业生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地方高校、新闻出版单位、文博单位等就业,或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二、学科方向(研究方向)简介

该学科设两个学科方向:印刷文化遗产方向、出版物版本学方向

印刷文化遗产方向:该学科方向开展印刷/出版历史、文物、工业遗产、行业博物馆、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基础及应用研究。印刷/出版历史方面关注印刷术起源发展与传播、印刷术与“四大发明”以及印刷史、出版史与造纸史、制墨史、装帧史的交叉领域;印刷/出版文物研究包括印刷、出版类可移动文物及其它纸质文物、艺术品的测年断代、分析检测、数据采集、复原复制、病害机理、保护修复、科技鉴定等;印刷/出版工业遗产方面,开展印刷、出版类不可移动文物及工业遗产的相关调查和研究;印刷/出版行业博物馆方面,开展行业博物馆策划、展陈、建设、管理等应用研究;印刷/出版传统工艺方面,开展与印刷、出版紧密相关的如拓印、造纸、制墨、装帧、装裱、修复、“文房四宝”等传统工艺的调查和研究;印刷/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开展全国性和区域性印刷、出版非遗调研和研究。

出版物版本学方向:该学科方向主要开展现代出版物(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以及卷轴、册页、挂轴、挂历、年画、宣传画、盲文书等)、古籍(含写本、稿本、抄本、校本、拓本、碑帖等)的版本学基础及应用研究。基于现代印刷品/出版物的技术特征、出版物大数据分析、古籍鉴定方法等,开展现代出版物、古籍的版本研究、版本鉴定,并对出版选题策划、公版书再版、古籍整理出版等业务提供技术支撑;基于重要印刷品/出版物的数据采集、处理和数字资源库建设,开展珍贵印刷品/出版物的印刷复制、影印出版、数字出版、专题数据库、跨媒体传播等应用开发工作。

接收调剂的专业与调剂条件

学位代码

专业名称

类型

调剂条件

备注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硕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0)

轻工技术与工程(082200)

纳米科学与工程 (087700)

电气工程 (080800)

机械工程(080200)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00)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0)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0)

电子信息 (085400)

机械(085500)  

材料与化工(085600)

资源与环境(085700)

能源与动力(085800)

生物与医药(086000)

纳米科学与工程 (140600)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140100

1.初试成绩达到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学科门类的A类地区复试线;

2.不含自设学科;

3.英语一/英语二;

4.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

082200

轻工技术与工程

学硕

071200

科学技术史

学硕

科学技术史(071200)

文物(145100)


085600

材料与化工

专硕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0)

轻工技术与工程(082200)

纳米科学与工程 (087700)

电气工程 (080800)

机械工程(080200)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00)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0)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0)

电子信息 (085400)

械(085500)  

材料与化工(085600)

资源与环境(085700)

能源与动力(085800)

生物与医药(086000)

纳米科学与工程 (140600)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140100

1.初试成绩达到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学科门类的A类地区复试线;

2.不含自设学科;

3.英语一/英语二;

4.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


咨询与联系方式:刘老师 18811257130

邮箱:ybyzbigc@163.com

学校主页:https://www.bigc.edu.cn/

学校研究生招生:http://gs.bigc.edu.cn/

学院主页https://ysbz.bigc.edu.cn/

附:2025北印印包学院研招调剂登记表

问卷11.jpg